一、背景
在“双碳"目标下,高等教育机构正迎来一场深刻的绿色转型。国家政策明确要求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,教育部更在《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》中强调建立实时能耗监测与精准分析体系,构建覆盖用电、用水、用气及绿色出行的校园能源管理机制。然而,面对面积广阔、建筑类型复杂、用能需求多元的校园环境,传统的粗放式能耗管理早已力不从心——数据孤立、监管缺位、效率低下成为普遍痛点。
二、智慧能源管理系统
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出现,为校园能耗困局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。它并非单一技术,而是一个融合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平台:
Ø全域感知,数据驱动决策
系统底层通过智能电表、远传水表、冷热量表、环境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,实现对校园每一栋楼宇、甚至每一个房间单元的能耗数据(水、电、气、热)及环境参数(温湿度、门禁、水浸等)的毫秒级采集。
Ø智能分析,洞悉能耗脉络
在数据层,强大的引擎对海量信息进行清洗、计算与深度分析。平台突破传统软件局限,支持能耗拓扑(能源流向)、组织拓扑(院系部门)、空间拓扑(建筑楼层) 三维度穿透式管理,精准识别高耗能区域与异常模式。
Ø策略优化,闭环节能控制
应用层将分析结果转化为可执行策略。例如:
①公共区域
对教学办公区的照明、空调实施远程“群控+时控+策控",杜绝长明灯与空调无效运行。
②宿舍管理
宿舍电控系统实现单间多路计量,精准识别恶性负载,支持基础额度、定时通断与一卡通充值,兼顾安全与公平。
③能源站与光伏
优化冷热源供应效率,实时监测光伏发电与充电桩负荷,提升绿电利用率。
Ø安全护航,智能预警联动
系统深度整合电气火灾监控、消防电源监控、防火门监控等子系统数据,在保障独立性的同时,实现平台级统一报警(短信、微信等多方式推送),变被动响应为主动预防,筑牢校园安全防线。
Ø运维提效,管理透明化
移动端支持巡检计划、设备报修、线上消缺,变配电室实现数字化监控与远程运维。定额管理系统则推动能耗指标化、对标公开化,极大提升后勤管理效率与透明度。
三、成效已现
新建的空天信息大学通过部署覆盖35kV至0.4kV的监控,不仅保障了48万平米校园用电安全可靠,更实现了各级回路状态可视、可控、可预警,环境参数同步监控,接近无人值守目标。
荣获绿色建筑认证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,其智慧能源系统与的跨河环形建筑相融合,为近万名师生提供高效、绿色的能源保障。
吉首大学的改造案例更具普适性:在三个校区近60万平米范围内,通过“利旧、统一平台接入",成功打破“信息孤岛",实现能耗精准统计、公区“一户一表"定额管理、运维流程线上化、能源收费透明化,将原有硬件整合升级为更优、更高效、更共享的智慧平台。
四、结语
高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,更应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先锋。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技术赋能管理变革,让校园每一度电、每一滴水都被精准“看见"、高效利用、安全可控。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可观的经济成本节约,更是管理模式的升级、安全底线的加固和绿色校园文化的塑造。随着更多高校加入智慧化转型行列,校园能耗管理的未来图景已然清晰:一个数据互联、策略智能、运行高效、环境友好的绿色教育生态正在形成,让节能降碳从理念落地为日常,为“双碳"目标贡献教育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