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4日,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发布了《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》的研究报告,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突破10万亿kW·h,达到10.3万亿kW·h,比上年增长5%左右。
随着电力供需的不断上升、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,我国输电线路长度、配电网络和变电设备建设均保持着较高水平增长,将成为传统电网运维监测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迭代的重要契机。
然而传统变电所运维面临人工成本高、响应速度慢、巡检效率低等困境。为保障企业民生用电安全稳定,电力运维行业需要提质增效,配电运维系统的智能化势在必行。
我们以北京融科咨询中心为例,通过部署变电所运维平台解决了传统运维遇到的难题。该园区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。有3个变电所,每个变电所配有4个值班人员,轮班交替。
传统模式:以往需要12个值班人员定时定点前往变电所手抄数据、纸质签字。
现有模式:现保留4个值班人员,人员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配电房运行状态,人员成本优化超60%。
传统模式:原有传统表计,功能少,安全性不足,厂家不再维护维护
现有模式:更换带谐波监测的智能仪表,数据通过高性能网关加密上传到自建服务器并备份,确保用电及数据安全性。
传统模式:用能统计依托人工抄表,人员每2小时抄表,耗时耗力,数据也不够精准。
现有模式:现采用高精度智能仪表,分钟级上报用电数据。平台自动生成用电报告,分析重点用电设备,为节能降耗提供数据支撑。
传统模式:值班人员每月进行设备试验,在发现有明显破损、异常的问题设备时才进行更换。检修间隔时间长,隐患问题集中爆发。
现有模式:录入设备档案,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。平台分析设备寿命,主动提醒用户更换时间和周期,发生异常及时报警,快速调度专业团队前往现场。
该园区在使用变电所运维方案后,只保留了4个值班人员,减少了8个人员成本。以一个人5000元/月工资计算,一年可节约人力成本48万元。现在值班人员可通过手机、电脑随时随地了解整个园区设备运行情况,随时接收报警信息,远程视频监视配电室环境,通过手机下发巡检任务、记录巡检过程,做到智能运维的提质增效。用户评价平台“贴合实际需求,降低了运维成本,为园区的运维增效、能源数字化和节能降耗提供了数据支持"。